化學金牌教練——黃繼華
人生格言
天道酬勤
簡歷
黃繼華,2001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同年進入桃源一中任教至今。
黃繼華老師愛崗敬業(yè),工作充滿激情,業(yè)務能力強,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歡迎。任教班的化學考核成績居全年級前列。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好,成績優(yōu)異,高考成績出色,一本、二本上線人數(shù)均名列前茅,每期均被評為“優(yōu)秀班主任”。
黃繼華老師一直從事化學奧賽培訓工作,經驗豐富,是我?;瘜W競賽培訓的金牌教練。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1人榮獲國家級一等獎,13人榮獲國家二等獎,5名榮獲國家三等獎”,他因此而榮獲中國化學會的表彰。
傾心課改,積極投身于教改教研中,先后參加多個省市級課題研究,并有多篇論文獲省級獎或發(fā)表于知名刊物中。
近年來,黃繼華老師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榮獲 “桃源縣優(yōu)秀教師”、“桃源縣師德標兵”、“常德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 “常德市優(yōu)秀黨員”等光榮稱號。
論文
談談在化學課堂上如何增加學生的思維量
認知學習理論要求我們:進行中學的化學課堂教學,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分析當代青少年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需要,研究掌握他們在認識事物時復雜心理過程和規(guī)律,研究他們已經學了哪些知識,掌握程度怎樣等。如何抓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這一化學課堂教學核心,更好地訓練提高學生思維品質?適當?shù)匕l(fā)問、及時地進行課內練習、加強實驗探究,對在課堂上增大學生的思維容量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這些方面談一些看法。
一、適當?shù)靥釂?,增大學生的思維量
增大學生思維量,并不是純粹增大課堂的容量,加快教學進度,也不是盲目增加練習題目,讓學生機械操練,更不是超越大綱要求,把內容講得很深很深,而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在教學設計上,在每個發(fā)現(xiàn)過程中根據(jù)知識結構,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知結構需要編排豐富的內容。例如講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時,我的設計是:
師:播放某地酸雨危害的具體事件。(點撥)酸雨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表明,酸雨對土壤、水體、森林、建筑、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均帶來嚴重危害,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危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提問)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消除或減小酸雨對人類的影響?防治酸雨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生:(討論、歸納、總結)一般地把pH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與硝酸,兩者占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思維起于疑難的情境。”教師常采用提問形式,尤其在講述新概念的時候,要注意所提問題的承上啟下及指導探究作用。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出現(xiàn)完全獨立的發(fā)現(xiàn)學習。
二、及時地進行課內練習,增大學生的思維量
課堂上,最重要的訓練是思維訓練,要抓住一切機會,不失時機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及時地進行課內練習,這一點,只要做到有意識,是可以在課堂上貫串始終的進行的一項訓練,也就能增大學生的思維量。例如,在講《酸堿中和滴定》時,我的設計和操作是:
投影:向30 mL 2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20 mL1 mo1•L-1 H2S04溶液后,再滴加2~4滴紫色石蕊試液,通過計算說明加入石蕊試液后溶液顯什么顏色。
設問:作為一種常見的酸堿指示劑,石蕊試液在各種條件下顯什么顏色?
生回答:它本身是紫色的,酸性條件下變紅色,中性條件下呈紫色,堿性條件下變藍色。
設問:那我們要想知道,加入石蕊以后溶液顯什么顏色。首先應摘清楚溶液的酸堿性。如何確定上述二者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呢?
生:(思考、回答)那要看NaOH和H2S04反應時誰過量,若NaOH過量,溶液就將顯堿性,加入石蕊后應呈藍色;若二者正好完全反應,則溶液呈中性,應顯紫色;若H2SO4過量,溶液呈酸性,就應變紅色。
師:請同學們通過計算,判斷最后溶液到底顯什么顏色。
生:(計算、回答)NaOH過量,滴人石蕊后應顯藍色。
一堂課通過新知識的傳授,學生已經領會了這一新的理論,但是,如何掌握它、運用它,并在運用中得到鞏固?科學安排課內練習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思維量,能及早獲得反饋信息,從而糾正原先學習中的模糊、混淆和錯誤的意義,證實正確意義,使新知識技能獲得鞏固。及時練習還可以通過改變認知結構,產生易感效應,使思維能力通過實踐得到充分提高和發(fā)展。
三、加強實驗探究,增大學生的思維量
以探究的態(tài)度對待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比較、分析、思考,確定哪些是真實、可信、可靠的,并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教學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一些似乎有道理的信息,要求學生形成探究性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方式。如學習《物質的檢驗》時,我的設計如下:
師:拿一塊晶體,并分給四個小組,要求同學們幫老師通過實驗驗證是不是明礬。于是,四個小組分別進行實驗。
生:(討論、實驗)第一組同學:用PH試紙檢測其水溶液,呈酸性。第二組同學:將晶體投入有懸浮雜質的水中,水變純凈。第三組同學:先用焰色反應,火焰呈紫色;在水溶液中,取少量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取少量加入氨水,也有白色沉淀。第四組同學更絕,學習阿基米德:從實驗室找來貼有“明礬”標簽的晶體,稱取相等的質量,分別投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發(fā)現(xiàn)溢出水的體積相同。
(疑問)你覺得他們是否都已證明是明礬了呢,你該選擇什么方法進行實驗?
生甲:應該都對,明礬呈酸性,能凈水,水溶液中電離出K+、Al3+和SO42-;同時同一物質的密度應該相等。
生乙:第1組不對,酸性的物質不一定就是明礬,強酸弱堿鹽都是酸性的。第2組也不對,能凈水的除了明礬外,還有鋁鹽、鐵鹽等。第3組也有問題,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的,還可能是CO32-,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的還有Mg2+等。所以,我認為應該選第四種。
師:第四組同學真的正確嗎?
生:我也覺得有些問題,但不知道問題在哪?
師:那么,我們該怎樣鑒定是否是明礬呢?
生:(討論)略。
在進行探究性思維訓練過程中,改變了一些學生原有的一個固定思維方式,同時也使學生養(yǎng)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
由于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進入了經過精心設計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通過適當?shù)靥釂枺ぐl(fā)學習動機;通過及時地進行課內練習,引導思維活動;通過加強實驗探究,產生求知欲望。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把新學習的概念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聯(lián)系, 進一步地分化與融合貫通。緊張的大量的思維活動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新知識領域,明確自己在探索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從而發(fā)生興趣,產生欲望。又由于整個教學情境是一個完整的發(fā)展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整個教學過程的思維活動,不但新知識獲得掌握,并且思維品質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和提高。
總之,課堂上科學增大學生思維量,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