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一本書,就如品一杯香茗,順著那可口的香甜品味著細膩;又如藏一碗佳釀,越陳越香,隨時間而擴散,浸入骨髓的是那久久不能揮散的書香。
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懵懂無知的孩童,便開始擁入書的懷抱。任那濃濃的書香氣息彌漫在鼻間,縈繞在心頭,沁入肺腑,溢滿每一處嗅覺觸摸得到的地方。
記得我接觸的第一本書便是《詩集》,因而,我與書的緣分還得從詩歌說起。
那是稚氣未干的年紀,還記得曾成天口頭念叨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因為念起來順口,口感不錯!于是,便漸漸對詩歌產(chǎn)生了好感。然而,那時候只知道讀詩和背詩,并不知道去品味詩中的那些或自然歡快或清新飄逸的灑脫情感,或感慨事遷的哀嘆,或貶謫辭官后的虛無感傷……隱約中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應該是詩人在想家吧!“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好,以后我可得珍惜糧食,體諒農(nóng)民伯伯們的每一滴汗水!現(xiàn)在想想,確實天真得可愛??!
那時,書香是一粒種子。
到了十二三歲的年紀,我對詩的感情便越發(fā)濃厚,我喜歡,因而沉醉。我也開始去體味詩人的情感,并學著去用。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便感慨母愛的偉大,并決心做一名孝子。每當考試失利后,便有“長風破浪會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來勉勵我,相信終有一天我也會這般笑望滄海、俯瞰群峰!
那時,書香是一種寄托。
到了十六七歲的年紀,不禁對自己的學業(yè)感嘆道: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書中的古色古香漸漸變得壓抑和繁重。又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然而,我很慶幸,至少我能讀詩,至少它能點亮我對未來的希望。
那時,書香是一種希望。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年滿十八歲,即將奔赴高考考場,即將與浩瀚高考大軍爭取獨木橋,面對著諸多笨重而乏味的教科書。此刻的我,不再天真與爛漫,不再灰心或喪氣,不再徘徊與糾結(jié)。因為,最初的那粒種子,經(jīng)過數(shù)載雨露風霜,已在心里根深蒂固,發(fā)出了芽兒,綻開了花兒,散發(fā)著縷縷清香。這便是我與詩歌緣分的最好見證,它見證了頑童成長的點點滴滴,追隨著陪伴到每一處角落。
現(xiàn)在,書香便是一位良師、一位摯友。
它教會我成長,教會我感動。
它陪伴我成長,不離不棄,誓死不渝!
詩歌的韻味在氤氳著、沉淀著。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豐子愷,“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辛棄疾。這批仁人志士,他們的兼懷天下,著實讓我欽佩,讓我懂得熱愛祖國、關(guān)心社會!
“誰題忠義墓,千古獨風流”的岳飛,“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義心”的陸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的忠肝義膽,為我行人處世樹立了楷模,告訴我為人坦蕩與豪邁!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教會我“百善孝為先”。
我在詩的情感里升華,在詩的意境中陶醉。
夢回無數(shù)次,幻想千百回。我多想和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多想跟他學詩學道、劍闖逍遙;于花間獨酌,盡享醉意人生;于月影下舞劍,揮灑浪漫情懷。
我沉湎于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下的蒼涼秋景,我也敬佩他“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汩汩才氣!
行走在籬間竹下,癡迷于“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來到盛夏的時節(jié),眼簾浮現(xiàn)“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柔美。
漫步于幽幽林間小道,目光交會于“明月松間照”,耳際聆聽于“清泉石上流”。
云卷云舒,花開花落,憶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呵,我真欣慰。書香浸透了我的過去,更散播在未來美好的長游中。
書香伴我成長!